阿弥陀经问答网
标题

佛陀为什么说自己从未度一个众​生?

来源:阿弥陀经问答网作者:时间:2023-05-24 16:05:25
佛陀为什么说自己从未度一个众​生? 佛陀在大乘经典《金刚经》之中,不止一次谈到度众生的问题。例如在《金刚经第3品》之中有如是记载: “诸菩萨摩诃萨,应如是降伏其心,所有一切众
佛陀为什么说自己从未度一个众​生?

佛陀在大乘经典《金刚经》之中,不止一次谈到度众生的问题。例如在《金刚经第3品》之中有如是记载:

“诸菩萨摩诃萨,应如是降伏其心,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,若胎生,若湿生,若化生,若有色,若无色,若有想,若无想,若非有想非无想,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。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何以故?须菩提,菩萨有我相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

又如在《金刚经第17品》也有记载:

“佛告须菩提:‘善男子、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当生如是心,我应灭度一切众生,灭度一切众生已,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’‘何以故?’‘须菩提,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’”

以上两段经文的大意是:诸佛菩萨表面上看起来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,但是在诸佛菩萨的境界,却没有度化一个众生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若诸佛菩萨认为自己度了众生,则是囿于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之中,这种状态,就不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了。

其实,诸佛菩萨说自己从未度一个众生,有两方面的含义。多数人只是看到第1个较为浅的层面。

1.破除四相

整部《金刚经》,其实都是佛陀以须菩提为当机者,层层阐释“离一切诸相”的最高金刚智慧。能离诸相,即是诸佛;不能离诸相,即是凡夫。

所谓诸相,不单是指有形有相的物质之相,也包含众生的观念之相。无论执着于物质之相,亦或是执着于观念之相,皆不出“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的范围。譬如度众生这个观念,若执于此观念,即堕入四相,就不是诸佛菩萨的境界。

2.众生本质上皆是自度

佛陀成道时所说的第一句话,是感叹众生皆具佛性。原来众生的本质都是佛,只是因为颠倒梦想,暂时遮蔽了佛性,没有呈现出来而已。

佛性暂时遮蔽,称之为“众生”,佛性得以呈现,称之为“诸佛”,这只是权且方便的说法而已。现在的众生,皆是未来之佛;现在及未来的诸佛,在过去都必然做过众生。

因此,成佛只不过是回归到本有的佛性,是回归本来面目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,并非通过某种极其神秘的方式发明创造出“佛”这种高级状态,只是回归到“佛”的状态而已。倘若众生的源头没有佛这种状态,任何佛来度化,众生都不可能成佛。

因此从本质上讲,众生成佛皆是自度,皆是回归本有佛性的过程。诸佛菩萨的作用,从本质上讲,都是“引导”的作用。诸佛菩萨以“过来人”的身份,引导众生,能够使众生少走许多弯路,从而在最短的时间走上成佛之道。

基于以上两点原因,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之中,就多次强调自己不曾度一个众生。

南无阿弥陀佛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山神带领,无数众生跪谢救 山神带领,无数众生跪谢救

山神带领,无数众生跪谢救命之恩——为两位癌症患...

山道上的小虫 山道上的小虫

清晨登山的时候,在山道阶梯上,看见一只被人踩扁...

巨额欠款,放生追回—但做 巨额欠款,放生追回—但做

2008年1月29日,腊月二十二,小年前夕。接到一陌生电...

山西省佛教界在太原西山大 山西省佛教界在太原西山大

山西省佛教界在太原西山大佛组织放生(图)佛教在...

山乌龟放生记 山乌龟放生记

前段时间我正奔波在求医的路上,妻子打电话告知,...

最新文章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 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
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!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...

忿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 忿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

忿如火,不遏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则滔天。古诗原...

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 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

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到梁州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 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

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 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

忽大风起,尘气莽莽然,城市依稀而已。古诗原文[挑...

忽然更作渔阳掺,黄云萧条 忽然更作渔阳掺,黄云萧条

忽然更作渔阳掺,黄云萧条白日暗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念归林叶换,愁坐露华生。 念归林叶换,愁坐露华生。

念归林叶换,愁坐露华生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 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

念寒蛩残梦,归鸿心事,那听江村夜笛。古诗原文[挑...

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 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

念去来、岁月如流,徘徊久、叹息愁思盈。古诗原文...

友情链接

手机版 网站地图